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立足当下的起点,春是心中孕育的希望。黄土高原上的庄浪之春,虽来得晚些,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在广袤的梯田大地上,行走在田埂间,深入车间里,穿行于工地中,春耕备耕有条不紊,公司制作开足马力,项目建设此起彼伏。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方面第(四)条表述道:“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力量协同攻关。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学技术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随着天气转暖,庄浪县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忙着筛选储备种薯,为全县大面积的马铃薯种植做好准备。
在公司的种薯贮藏库,工人们正围着一台机器工作,一粒粒光滑圆溜的“原原种”闪着金黄色的光芒,在传送带的作用下被清点数目、整齐装袋。
“为提高全县种薯生产能力,提升马铃薯种薯品质,公司每年扩繁脱毒瓶苗1000万株,生产原原种4000万粒,并依托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原种基地1万亩。现库存种薯2700吨,其中原种1800吨,一级种900吨,品种有庄薯3号、庄薯4号、陇薯7号等,为春耕播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庄浪县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强强告诉记者。
庄浪县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国有企业+科技+合作社+基地”的运营模式,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脱毒马铃薯微型薯“雾培法”生产技术,解决了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的“瓶颈”问题,与传统基质技术相比,平均单株结薯提高了50至60倍,实现了微型薯自动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目标,带动全县建成以“庄薯3号”“庄薯4号”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基地36万亩,有效助推了庄浪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庄浪县紧盯全年粮播面积82万亩、产量22.3万吨以上底线任务,全方面开展春播农资调运储备,对接落实春播地块58.85万亩,这中间还包括玉米19.2万亩、马铃薯35.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大田大豆1万亩、油料0.85万亩、蔬菜1.2万亩,调运化肥1.68万吨、农药54吨、农膜2200吨、有机肥2.45万吨,储备农作物良种6.05万吨。
“我们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中心工作和应变保稳的基础支撑,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强度落实,坚持打基础与抓当前并重,建立健全县为主体、乡村实施、部门配合的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推进机制,有序推进春耕春播,全力保障春季农业生产工作顺顺利利地进行。”庄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薛拴成介绍。
习在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逐步的提升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
作为庄浪本土企业之一,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专注于马铃薯深加工,产品有马铃薯淀粉、蛋白、纤维、粉条,以及流汁宽粉、麻辣烫等延伸产品。因其在马铃薯加工行业的佼佼者地位,2024年,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并获得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全国工人先锋号、国家绿色工厂等国家级表彰。
来到企业车间,伴着机器轰鸣声,工人们干劲满满,一幅加足马力、全力生产的繁忙景象。在电商运营服务中心,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序陈列。主播正在进行直播,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让销售市场更广更远。
近年来,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着眼于高水平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从始至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谋发展”的宗旨,扩大规模,更新设备,加强技术改造,注重人才管理与培养,创新经营理念,带动员工全力投入企业发展。
“我们与全县8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签订马铃薯收购订单,实行保底价格收购,既保障了生产原料的充足供应,又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与东莞金添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马铃薯淀粉常年供货协议,与旺旺食品集团建立初步合作意向,为公司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建勋说,在产品营销售卖中,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与天津食品集团、南开大学等东西部协作企业和事业单位签订常年供货合同,并成为北大荒、今麦郎、双汇等有名的公司的长期供货商。
据了解,去年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加工鲜薯12吨,生产薯产品1.77吨,销售额达到1.2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390万元,再新增一条生产线,目前厂房已经建成,预计9月生产线将安装到位,投产运行。
“习出席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体现了对非公有制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关怀和重视,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信号。作为一名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我将紧跟国家导向、抢抓政策机遇,聚焦实业、深耕主业,引进先进的技术、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稳步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建勋说。
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只是庄浪县诸多非公有制企业争先进位、火热生产的一个缩影。在庄浪县,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们,在强基固本的同时,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和效益,有力助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新年伊始,庄浪县结合“三抓三促”行动,把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促增长、带全局的主攻点,聚焦链式发展,以项目建设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水洛河的河滩地上,庄浪县南坪镇立足河滩地土层浅、砂石多的实际,引进山东企业,量身定制食用菌产业园,带动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发展。
生产时节,走进该产业园,放眼望去,木耳种植棚里一排排菌棒交织而立、整齐排列,黑木耳从菌棒四周的小孔中探出头来,一丛丛、一簇簇,长势喜人。务工人员穿梭在菌棒之间,熟练地将黑木耳从菌棒上采摘下来,搬运、晾晒。
“一期建成黑木耳吊挂示范种植大棚262座、晾晒棚128座,建成日产10万棒菌棒生产线万棒,吊挂棚采摘木耳近125吨。”南坪镇党委副书记史志合说,从去年12月底至目前,已生产菌棒200万棒,计划再生产菌棒350万棒。
在群众增收致富的路上,选对产业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成功了一半。“一个标准的400平方米吊挂棚可吊挂菌棒2万个,每个菌棒可产干木耳70克左右,每斤黑木耳市场价30-35元,一个棚一季的纯收益最少在2万元以上,一年可以生产春秋两季。”南坪镇党委书记宋平江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在一期建成的基础上,还投资3500万元,建成沈坪片区食用菌产业园二期项目。同时,县上制定了全县食用菌产业奖补管理办法,对吊挂大棚每座补助2万元,晾晒大棚每座补助0.5万元,激励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黑木耳成为全镇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平凉红牛产业链上,庄浪县南湖镇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甘肃隆晟祥饲料有限公司建设的精饲料加工生产线,通过发挥延链补链的作用,有力推动平凉红牛优质饲草的供给问题。
“目前,累计投资3300万元,完成加工车间、实验室、办公楼等主体建设,正在有序安装设备。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生产精饲料20万吨,实现出售的收益3.5亿元,吸纳100余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年创劳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南湖镇党委书记朱雨苗说。
梯田大地,春潮涌动。在用心用情浇筑的营商环境中,庄浪县正以“拼”的干劲、“跑”的姿态、“实”的作风,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向前,在新的一年绘就更加绚丽的发展图景。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接着使用上述相关联的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
关于我们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
Z系列 M系列 W系列成功案例
五金配件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图片新闻中心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最新 行业新闻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