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1。目的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的维修阶段,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为了规范公司的设备管理,以设备可靠性的角度为出发点,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地顺顺利利地进行,本厂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经验,特制订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属各部室、车间、班组。3。内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上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本制度以安全生产的角度着重规定三维空间管理、设备的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3。1三维空间管理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生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也是广义的PDCA循环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因而,三维空间管理需要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3。1。1车间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大面积积水、积料,落实“5S”。3。1。2生产设备应做到“定置管理”,用统一定制线明确。生产设备应标明设备责任人,设备的责任人负责对设备做日常维护、检修。采购设备时采购部和部门车间设备部门对设备信息做评估研究,符合生产作业需求的方予以采购。3.1。5设备的相关操作人员须熟练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3。1。6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要定时进行“滤清处理”,有效控制设备性能劣化。部门负责人须根据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作情况记录做出相应的设备安全运作评价,采取一定的措施延缓设备的老化,保证运行的安全性。操作人员在设备新的运行系统下须及时反馈设备操作及设备正常运行状态。3.2阶段性管理其维修成本已超出设备购置费用时,一定要进行设备的拆除与报废。设备的拆除报废须符合以下几点:设备部门负责设备拆除报废的申请,安全部门审核批准后,协助设备部门负责拆除报废现场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落实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拆除人员须遵守公司《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有顺序的进行拆除工作,禁止违章作业。拆除完毕后,部门车间填写《资产处置审核流程单》.设备的拆除、报废一定要按照《设备设施验收、拆除、报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部门车间以及安全部门负责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并保存相关记录。3。3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设备的浴盆曲线又称为故障率曲线,包含初始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3。3.1在初始故障期,因为机械处于磨合阶段,啮合不顺,润滑油污染快,紧固件也容易松动。电气系统处于元件的初始“时效老化”时期,有可能会出现电参数的漂移或偏差,加上操作的熟练度不够,因此发生故障的频率较高,此时的设备管理须着重对设备额检查、记录、紧固、调整、润滑、磨合期的油品替换、控制生产负荷逐渐达到设定值。3.3。2偶发故障器的设备运行较为顺畅,但部分短寿命周期的易损零件会出现劣化,此时的管理特色是注意设备的清扫、检查、润滑、调整、堵漏、防腐,同时要研究设备劣化条件,控制劣化,进行设备的健康管理。比如经常对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进行滤清处理,有效控制设备性能的劣化,延长设备寿命。对于周期性的损耗件,进行局部保养及修理,包括调整、修复或者换件。耗损故障期,部门零件或者总成已确定进入快速劣化阶段,有的失去设计功能,有的可能会引起安全事故,有的造成能源消耗过量,也有的会造成环境破坏,除了应该做好常规清扫、检查、润滑、调整、堵漏、防腐之外,还需要注意可裁剪式纠正性维修,对设备做局部改造和不拘泥于原有设计机构,立足于根除故障的主动维修,以便恢复设备功能,达到根除某些固有故障额效果。3。4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设备在管理的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设备及财务的台账和管理及维修记录,如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及维修费用的历史数据,都可以作为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分析依据,最终可以在设备报废之后,对设备整体使用可靠性、经济性及其管理成本做出科学的分析,并可以辅助设备采购决策,可以更换更先进的设备做重新全生命周期的跟踪,也可以仍然使用原型号的设备,并应用原设备的历史数据进行更加科学的可靠性管理及维修策略,使其可靠性及维修经济更优化,从而使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形成闭环。
关于我们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
Z系列 M系列 W系列成功案例
五金配件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图片新闻中心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最新 行业新闻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